聚焦高质量发展|大国重器耀峡江 三峡船闸安全通航二十周年-新华网
新华湖北 > 正文
2023 06/18 09:00:36
来源:新华网

聚焦高质量发展|大国重器耀峡江 三峡船闸安全通航二十周年

字体:

  新华网武汉6月18日电 三峡船闸,作为世界上连续级数最多、总水头和级间输水水头最高、技术最复杂的内河船闸,是长江大动脉上的咽喉要津。

  三峡船闸2003年6月18日向社会船舶开放通航后,一批技术创新成果在这里集聚融合,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在这里落地落实,绘就出天堑通途二十载、高峡平湖泛彩舟的三峡奇景。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简称“三峡局”)的数据显示,三峡船闸通航20年来,已累计运行超19.3万闸次,通过船舶99.3万余艘次、旅客1223.9万余人次,过闸货运量达19.1亿吨。

  夯实安全责任,筑牢发展“压舱石”

  三峡通航无小事,安全责任大于天。

  在最高水位差达140米的三峡枢纽河段,如何保障三峡船闸数百台套设备设施安全高效运转,为万千船舶护航?

  时间回溯到2003年6月18日,三峡船闸正式向社会船舶开放过闸。当时,三峡枢纽处于围堰发电期,三级运行方式下,闸室水位波动较大,水流条件不利于船舶进闸安全和输水控制,且船舶数量多、船型差异大,全靠人工纯手动排档,给运行安全带来巨大压力。

  三峡通航人迎难而上,实现良好开局。时任三峡船闸管理处第一任处长、现三峡局局长齐俊麟说:“基于葛洲坝船闸运行维护的经验,我们采取四级补水运行措施,并探索出由交通运输部正式命名的‘罗静排档法’,有效破题。”

  从南线船闸完建施工、北线船闸单线运行,到北线船闸完建施工、南线船闸单线运行,再到南北双线运行;从四级运行到正式进入五级运行阶段……多年来,三峡通航人“摸着石头过河”,不断积攒安全保障经验。

  据了解,三峡局制订并实施了《三峡船闸安全量化管理标准》,建立考核标准;明确大风大雾天气下控制性运行应急处置配套措施;实施集控操作“两人在岗、双重确认、同时操作”的“双控双复核”模式;开展常态化长效化应急演练,在三峡船闸运行管理方面不断进行创新。

  与此同时,三峡局积极开发运用并迭代升级图像监控系统、电子巡检系统,完善过闸安全语音播报提示,建立集控运行电子记录查询、工作票电子化管理等机制,实现船闸设备定检和例检动机记录电子化,以信息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作为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三峡船闸的安全稳定运行是道世界级难题,但三峡通航人用实际行动守护了三峡船闸,守护了母亲河。”原三峡通航指挥中心计划编制员,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罗静说。

挖掘通航能力,争当创新“领头羊”

  怎样挖掘三峡船闸的通航能力,是三峡通航人孜孜不倦研究的“课题”。

  2011年,三峡船闸年通过货运量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

  2022年,三峡船闸累计货运量达到1.56亿吨,是通航之初的4倍多,创历史新高……

  一连串的数字,镌刻着三峡通航人的汗水,凝结了船闸科技的创新。

  实施“罗静排档法”“虚拟闸室”“同步移泊”等技术,缩短船舶进闸时间,缓解待闸压力;经过充分论证,将吃水控制标准从3.3米提高到4.3米,提升每闸次通过量约6100吨;倡导船舶大型化、标准化,闸室面积利用率由55%提高到89%……为提升三峡船闸通航能力,三峡局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目前,三峡船闸年均通航率达93.95%,远高于84.1%的设计指标。

  为保障安全,三峡船闸需要定期检修维护。三峡局通航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李然说:“船闸每检修一天,就有近70艘船、约28万吨货物通行受阻。”

  为了向“停航检修”要时间,2006年,李然加入“人字门同步顶升系统”研发团队,连续22天扎在试验场,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最终抢在船闸检修前试验成功。

  李然说,有了这套技术,原来需要40个人花一整天协同完成的高风险工作,只需摁下电钮,6个人1小时就能搞定。当年,三峡船闸停航检修时间从100多天压缩到50天。

  在此基础上,研发团队后续又开发了以大型系列检修装备、工艺、工法为主的快速检修体系。目前,相关成果已7次应用于三峡船闸计划性停航检修。

  现在,三峡船闸已经成为通航管理技术的“孵化器”。据了解,20年来,以三峡船闸为平台,三峡通航人在船闸运维管理方面取得发明专利25项,软件著作权3项,荣获中国航海科技奖4项、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奖1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1项、长航局科技奖5项。

  三峡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郑卫力说:“多年来,三峡通航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形成了一大批枢纽通航的行业标准和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及管理经验,特别是在国内外大型枢纽通航领域,形成了辐射示范效应。”

  提升服务质效,畅通水上“幸福路”

  船闸开合,水涨船高……航道的安全畅通,通的是民生,暖的是民心。

  “现在船舶过闸比以前便捷多了,可以直接用手机在网上申报。”远洋717轮船长李健说,通过“三峡通航e站”,船舶申报后,何时能进核心水域、何时能安检、何时能过闸,船员都能快速查询,做到心中有数。

  在通航指挥一线工作了22年的杜荣说,过去,船舶要过闸,船公司得依托电话或传真申报,三峡通航调度部门通过人工录入系统,手动编排计划后,再通过电话或传真反馈给船公司,速度慢、流程繁琐。

  随着GPS船载终端、多功能单北斗智能终端的接续开发应用,以及船舶调度系统的不断研发升级,现在,船方可通过手机、互联网等多种途径申报,系统自动确认排序编排计划,全过程公开。

  “民悦”轮轮机长潘斌加入航运队伍已有30个年头。他说:“我是三峡河段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三峡船闸投运以来、船舶大型化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航道维护管理等越来越规范,船行三峡越来越安全舒适。”

  三峡船闸管理处处长陈坤说,随着民生服务质效的提升,三峡通航收获船方一片好评,船东满意度持续创新高,“三峡通航过闸服务”稳居交通运输部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热评榜首。

  齐俊麟说,三峡枢纽河段的有序畅通,促成了水上旅游经济发展,“高峡平湖游”“长江夜游”等诸多客船航线依托大国重器和峡江美景,成为热门“打卡”项目。奔腾亿万年的长江天堑,变成了洋溢“民生幸福感”的黄金水道。(刘桔、向俊松、蒋艳玲、吴琼璐)

【纠错】 【责任编辑:刘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