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昭君镇全貌。新华网发 吴佑忠 摄
坐落于长江之畔的三峡大学,近年来在昭君文化的研究领域深耕细作,三部关于昭君文化的学术著作相继问世。这些著作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术界对昭君文化的认知,也为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昭君出塞,作为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其原始史籍的记载却不过寥寥一两百字。三峡大学深刻认识到昭君出塞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学术底蕴,集合多学科力量深入挖掘昭君文化,服务区域发展。李敏昌、王前程、张芹三位教授挺身而出,担纲此重任。他们不仅从历史文献中细心寻找线索,还深入民间,探访古迹,力求全面准确阐发昭君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王前程教授的《历代昭君文化资料整理与研究》、张芹教授的《“昭君”媒介记忆研究》、李敏昌教授的《香溪文化研究》三部著作相继面世。
这三部著作各具特色:
一是文史资料辑录整理的全面性。《历代昭君文化资料整理与研究》搜罗、辑录了上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下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两千多年中有关王昭君及昭君出塞的丰富文史资料,涉及历史、地理、文学、艺术、民族、宗教、民俗、传播等众多领域。其资料的综合性、全面性十分显著。其中,历代序跋、注释、提要、评点、诗话、专论等研究性质的文献资料构成了此书的主体,有300余条,很多属于稀见资料。编著者逐一进行整理和校点,并详细注明作者时代、姓名、文献卷数和文献来源。其严谨性和可信性不言而喻,为昭君文化研究者尤其是年轻学者查阅相关文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是从传播学这一全新角度来研究昭君文化。《“昭君”媒介记忆研究》对昭君文化传播史进行了一次全景式的深入扫描,为当代昭君研究作出了新的有益尝试。
三是从地域学、流域学角度深度阐释昭君文化产生的历史地理背景及现实影响,创造性地提出了“香溪文化”,把香溪文化精神概括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上下求索、追求真理的天问精神”“九死未悔、受命不迁的爱国主义精神”“珍爱和平、敢于担当的昭君精神”。这也是三峡大学积极服务地方、助力地方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刘兆奎、李亚兰)
图为香溪河汇入长江西陵峡口
图为居民在香溪浣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