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3月30日电 立足区域协同发展新局面,着眼城乡融合发展新趋向,3月27日,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举办的湖北打造“五个支点”系列研讨会第一场——“打造联动支点 加快建设区域融通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在武汉召开。有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东湖之畔,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智慧和力量。
主旨演讲环节,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傅智能以“打造联动支点,以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中部崛起”为题作了分享。他表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是国之大者,联动支点打造是省之要务。针对联动支点建设目前面临的交通互联互通仍需加强、产业协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等问题,联动支点建设还应突出差异化发展,避免内卷式竞争,突出互补性合作,提倡携手共赢。
专题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各自研究领域内的相关议题发表见解,为联动支点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游艾青表示,湖北农业产业基础雄厚,农业科技创新优势突出,要强化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科技支撑,切实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发力,着力做好进一步强化“有使命科技创新、有组织科研、重点领域突破、有组织成果转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等五个方面工作。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表示,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在复杂宏观形势下意义重大。透过长三角建设经验,湖北应借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契机,以支点建设为使命,在理顺政府与社会关系,深化科技产业、产业创新跨区域融合发展,改革公共服务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陆小成认为,京津冀三地在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产业对接联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交通一体化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做法和积累的经验,对湖北加快建设区域融通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湖北省委农办秘书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方亚飞认为,“三农”工作是支点建设的基础。湖北要锚定建设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总体目标,做好稳粮、兴业、强县、富民、改革等5篇大文章,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硬支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吴海涛提出,湖北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需要城乡“双轮驱动”与“双向奔赴”。通过数字基建赋能、生态价值转化、产业飞地升级、人才双栖探索、金融产品创新及文化资本化等路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新跨越。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彭玮、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汤鹏飞、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毛铖还分别围绕“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十五五’时期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策略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城乡融合发展根基 ”“ 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四个融合论题”作了深入探讨。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徐艳国作总结发言并指出,湖北省社科院要把支点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战略任务和基础工程,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要争做中部地区崛起研究的联动支点,增强研究支点问题的主动意识、联动开展研究的合作意识、开放式开展研究的协同意识,在更大视野上为湖北建成支点贡献智库力量。(傅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