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4月10日电(鲜于书晴、刘晓丽)4月7日,“智汇黄陂·农创未来”企业家黄陂行活动在武汉市黄陂区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企业家参与产业园区考察、座谈交流等活动。期间,新华网邀请到中晟鼎瑞科技产业发展(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治理与绿色能源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渊文,就数字林业和智慧渔仓等内容进行访谈。
中晟鼎瑞科技产业发展(福建)有限公司是国开发展基金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开展新型泡桐产业化高效林业项目和数字化渔业项目的开发和管理业务。
王渊文介绍,我国目前35厘米至40厘米直径的大径材主要依赖进口,中晟鼎瑞福建公司的新型泡桐产业化项目未来主要用于填补国内乔木大径材市场空白。
他介绍,新型泡桐是一种6年到8年可成材的大径材速生林,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院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C020、C125和白毛3号泡桐种质资源。近年来,新型泡桐在长江以南地区试种获得成功,每亩产量可达15立方米。
“我们目前在福建的种植面积约5万亩,计划3至5年间开展到30至50万亩。”王渊文说。
中晟鼎瑞福建公司第二大业务板块数字低碳渔仓项目,依托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水产微生物与饲料创新团队的创新成果,主要生产“吊水鱼”。
王渊文介绍,公司与周边农户签订养殖回收协议,将收购的成鱼通过14天数字化养殖变成无残留、营养富集,以及肉质鲜美的优质鱼。
“第一周通过生物净化技术去除农残、重金属、抗生素、虫卵等有害物质,实现‘零’残留,第二周通过功能性水产品饲料配制等营养集成技术,让鱼富集ω3、DHA、虾青素等营养物质,我们的渔仓出产的鱼可实现‘一鱼一码’。”王渊文说。
在此次企业家黄陂行活动中,王渊文认为,武汉市、黄陂区为本地农业产业发展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由武汉现代农产品加工园提供标准化服务,有益于企业减少投资风险。中晟鼎瑞福建公司的新型泡桐已在湖北黄冈进行试种,未来有望将相关产业延伸到湖北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