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4月19日电(李晓笛、吴文华、赵梦琪)每年的4月15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肺癌长期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首位,如何科学识别早期信号?高危人群应如何预防?确诊后又该怎样规范治疗?本期健康解码邀请了湖北十堰太和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骆志国教授,请他为我们解读肺癌防治的核心问题。
新华网:肺癌的高发人群有哪些?引发肺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骆志国:肺癌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下面五个方面:一是吸烟或二手烟,当每日吸烟大于20支且烟龄大于20年的时候,是一个很重要的高危因素。二是厨房环境的油烟也是高危因素,要改善这方面的环境。三是工作环境,长期的粉尘、灰尘以及pm 2.5的暴露,也是重要的环境因素。四是注意特殊行业,例如煤矿、油漆等职业因素的影响。五是特殊家族史,亲属有肺癌病史或有慢性肺病的,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把存在这五个高危因素的高危人群作为重点预防对象,肺癌的发病率会大大下降。
新华网:有人说“肺癌来得无声无息”,肺癌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骆志国:肺癌作为死亡率和发病率第一位的癌症,这些症状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一是呼吸道的症状,例如长期慢性咳嗽咯血、不明原因胸闷。同时,当身体发出一些求救信号,例如不明原因消瘦、反复低热、手指杵状指等重要因素,也应该引起警惕。还要警惕它引起的一些转移症状,例如全身疼痛、骨痛、头痛、喷射性呕吐。当我们关注了呼吸道的症状,注意到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注意转移引起的相关症状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身体预警及时关注到肺癌,及时确诊,及早治疗。
新华网:我们该如何预防肺癌?
骆志国:肺癌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的原则。一级预防是病因性预防,这包括彻底戒烟、职业防护、居家环境的改善等。这些外界因素的减少,能够从根本上预防肺癌的发生。肺癌的二级预防是早期筛查,针对有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制定筛查方案,让早发现、早诊断成为一种现实。三级预防是一旦确诊立即进行规范治疗,用现有的治疗方式,让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达到最高,最大限度治愈肺癌患者。
新华网:请简要介绍肺癌早中晚期的有效治疗方法?
骆志国:早期的肺癌Ⅰ期到Ⅱ期,通过根治性手术和根治性消融治疗,五年生存率基本在90%以上。在这个阶段,首要任务是识别一些复发高危风险的患者,对这类病人做好预防。
中期的患者,要体现多学科的水平。通过多学科的协作预防扩散,通过根治性治疗和预防复发,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左右。
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多学科治疗显得更加重要。通过多学科治疗的手段,让肿瘤长期控制,防止耐药,让病人在闭环管理中长期生存。
问医问药问健康,留言请发送邮箱xhhbhealt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