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省委“建成支点、谱写新篇”战略规划,落实省委、市委“干部素质提升年”部署安排,江夏区如何转型发展,在建成支点中对标一流、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江夏区委书记张斐。
纸坊城区山水相依。柳斌 摄
问:近三年,江夏区GDP增速高于全国、省、市平均水平,接连跨过三个百亿台阶,2024年位列全省县域GDP榜首,素有“楚天首县”美誉的江夏,如何在支点建设中彰显责任担当?
答:支点建设关键要瞄准“撬动点”,整体提升首先要抢占“制高点”。“楚天首县”要有“首县担当”、拿出“首县气魄”、拉升“首县标杆”,江夏区坚持对标一流、奋勇争先,推动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在支点建设中找准定位、扬优势,按照“夯基石—强筋骨—促跃升”的发展步骤,明确了“一个目标、三步走、五大支撑”的发展路径。
“一个目标”:即锚定打造“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不动摇。江夏区作为全省县域经济的领头羊,大力发扬争先意识,勇于代表湖北参与全国竞争,在中部地区担当示范、在全国发展勇创一流。
“三步走”:第一步,到2026年,GDP突破1500亿元;第二步,“十五五”目标,即到2030年,持续巩固全省县域经济榜首地位,全面促进产业能级跃升、科创浓度提升、效率价值攀升,GDP迈入2000亿元大关;第三步,长期目标,即到2035年,实现综合实力、产业实力、科技实力稳居中部区县前列,在全国区县中持续进位,建成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五大支撑”:对标对表省委提出的“七大战略、七个能力”,以及市委提出的“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全力打造五个方面的功能支撑:一是打造科创支点的成果转化首选地,二是打造产业支点的重要承载地,三是打造开放支点的链接枢纽地,四是打造生态支点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样板地,五是打造联动支点的要素汇聚地。
海康威视武汉智慧产业园。舒运平 摄
问:近年来,江夏发展取得较好成效,立足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江夏将采取怎样的举措?
答:江夏从过去农业大县发展为产业大区,正在向创新型城区迈进。我们将今年确定为“转型年”,从存量孕育新量,把潜力变成实力,整体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
一是挺起现代产业“硬脊梁”。瞄准新型工业化主攻方向,统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线并进”,深入实施链群培育、标杆产业、数实融合“三大工程”,探索建立“六个一”产业培育机制(即建立一个链长牵头的跨部门统筹机制,成立一个链主为龙头的产业协同联盟,创建一个链创为牵引、大院大所参与的研发平台,制定一项专门的产业引导政策,组建一只专项产业基金,规划建设一批链条完整的专题园区),打好主导产业“强链集群战”、新兴产业“补链深耕战”、未来产业“育链建链战”,打造“汽车转向之都”“智慧车灯之都”“绿色能源之都”等产业集群,发展合成生物、基因药物、智能物联等新兴产业,培育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二是激活创新转化“强动能”。坚持以“用”为导向,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院校解题、市场阅题”的服务生态。强平台,用好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供应链平台,链接9万名国内外专家资源,打造全国首个技术经理人之谷,培育壮大以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为龙头的科技型企业集群,纵向形成以院所科研为导向的“研发—孵化—转化”循环链条,横向形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企业—揭榜—研发—转化”循环链条。强金融,坚持“只要值得、一定舍得,不怕错投、就怕错过”,发挥千亿级政府投资基金撬动效应,创新“投、贷、担、险”四方联动的金融协同机制,探索设立私募基金、概念验证基金、战略并购基金,发展大胆资本、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强服务,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迭代升级“亲清江夏”服务平台,推进惠企政策精准滴灌、免申即享,建设具有竞争力的综合成本洼地、政务服务高地、企业投资目的地。
三是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我们一直在思考“未来江夏拿什么吸引人才的目光?怎样抓住年轻人的心?”城镇化“下半场”,不取决于规模的扩张,而在于如何把握“人”这一关键变量,如何构建“人才—产业—城市”的良好生态。我们将坚持“人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围绕汤逊湖组团,布局建设环汤逊湖大学创新带、汤逊湖组团首开区、科技工作者社区和梦想小镇等;构建集教育、医疗、养老、商业、文体、生态于一体的社区服务,打造以生态为基底、生产为支撑、生活为根本的“三生融合”空间格局。
永旺梦乐城人气十足。柳斌 摄
问:在全力推进支点建设的努力实践中,江夏如何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来确保目标实现?
答:一个地区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根本靠干部。我们分析营商环境的迭代发展,具有以下规律:以前买方市场充足,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管理,是“约束力”;后来优化政务服务、简化服务流程,希望达到“零阻力”;当前,面临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经营困难的挑战,更需要提供“承载力”;下一步要提供“牵引力”,充分发挥政府公信力大、信息丰富、要素配置能力强、场景提供多等优势,主动引导企业实现更好发展;在未来,要形成“吸引力”,以企业的脚步和人才的口碑为评价导向,提供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网红城市”。我们将坚决落实省委部署,对标对表“六大行动”,打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品牌。
一是比学赶超提标准。持续拉升标杆、加压奋进,对标“优等生”上海松江区,学习产业升级、城市提质等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比拼“上进生”合肥肥西县,学习以快制胜、不拘一格、宽容失败的干事精神,探索建立“节点工作法”、“红黄牌”机制,开展“赛马制”比拼,在全区上下掀起一场效率革命。
二是务实锤炼强能力。立足新时期干部队伍需要,着眼抓好复合型、实践型干部培养,进一步创新“设榜出题、谋划破题、揭榜答题”三题行动,着力实施“三个一批”:选派一批党政干部到京津冀、长三角等先进地区调研实训,组织一批干部双向交流挂职,推动一批年轻干部一线实践锻炼,锻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三是严管厚爱优作风。深化实施“六治九纠”大整治,大兴担当之风、开放之风、创新之风、争先之风、实干之风等五种风尚,深入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持之以恒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多措并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长江日报记者杨晓雨 通讯员田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