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是检验一座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与这座城的过去、现在、未来相连接。置身于长江之畔的武汉武昌区,你既能感受到1800多年历史所带来的厚重感,又能为身处其中的轻盈与活泼而振奋。这种饱满、充实的活力感,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里,还体现在城市的发展路径和方向上。
作为湖北省首个GDP突破2000亿元的城区,武昌区通过抓产业发展、抓文化引领与情感凝聚,打造了一座吸引人们扎根、激发城市活力的“魅力之城”。在这里,“魅力之城”与“追梦的人”双向奔赴,共同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对一座城市,尤其是魅力之城而言,“人”是最重要的活力之源。多年来,武昌区深谙“产业兴则青年聚”的逻辑。一方面,坚持以总部经济为引领,以楼宇经济为载体,通过构建“总部楼+亿元楼”的发展生态,打造了“上下楼即上下游”的数字经济、双碳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群,让楼宇成为发展动能澎湃的“聚宝盆”。截至2024年武昌区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总计达9500余家。另一方面,武昌区注重将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依托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协同创新基地、中科•武大智谷等科创平台,聚焦绿色船舶、北斗应用等前沿领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让科创软实力成为区域发展的硬支撑。
2025年,“建设全龄友好城市”首次写入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武昌作为“五首之区”,正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全力构建“宜学宜业宜居宜乐”的生态。
围绕群众所需所盼,武昌区奋力打造人们喜爱的生活方式,昙华林步行街、黄鹤楼公园、长江大桥、蛇山北坡等打卡点层出不穷。同时,武昌区注重从功能完善、业态导入、社会治理等多方面提升古城活力,让人们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不仅如此,武昌区以“首店经济+文旅融合”重塑消费场景,SKP开业首日销售额破亿,昙华林文艺小镇、户部巷美食街串联起“武昌十景”,这一系列有力之举加速推动城市消费和产业升级,打造出“微度假”的生活新体验。
漫步武昌街头,布局灵活有序,城市天际线错落舒朗,环境清新优雅,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在这里“碰撞”。
近年来,武昌区深挖文化资源,用城市记忆链接情感,设计“city walk”红色行走路线,串联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五大会址等历史地标,让人们在漫步中与城市精神共鸣。
更令人兴奋的是,今年春节期间,武昌区精心策划了“跟着春晚游武昌”“蛇年爬蛇山”两条主题线路,让游客深度体验了一把不一样的年俗年味,并将围绕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策划系列活动,推动形成“全民、全域、全时”的文旅新格局。
从推出“知音湖北•遇见武昌”文旅大餐,到用心推动“斗级营”街头文化活动以文塑城,这座城市始终将群众的获得感置于首位。
珞珈山上生机盎然,一份来自武昌的邀请函已然启程。当楼宇经济筑起产业高地,当消费场景点燃生活热情,当文化认同凝聚精神归属,这座城市便自然成为追梦人的“理想之城”。
截至2024年,武昌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收入稳居武汉首位,28栋“亿元楼宇”与10万户市场主体共同托举起这座魅力之城。未来,随着“数字经济倍增”“双碳产业提质”等行动的推进,武昌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与追梦人共赴一场“相互成就”的时代之约。(余易、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