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装载9.8万吨加拿大精粉的“圣思”轮成功靠泊金港公司12号泊位。这标志着镇江港开普型船舶靠泊作业量正式突破1000艘次,成为该亿吨大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成就源于长江深水航道建设的持续推进和航道养护水平的不断提升。2015年3月,长江镇江航道处辖区首次迎来开普船“梦想角”,开启了大型船舶常态化进江的新篇章。同年6月29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在镇江开工建设。历时3年,5万吨级海轮常态化靠泊镇江港等港口由蓝图变为现实,大型开普船靠泊水域大幅上延,有力推动了沿江港口城市与临港产业的融合发展及国际互联互通。
进入“十四五”时期,长江航道部门在12.5米深水航道基础上持续发力,通过加强重点水域观测养护、深化水深综合利用研究,航道通航条件得到显著优化。嘶马弯段航宽由设计时的350米提升至500米以上;长江镇江段海轮吃水限制整体由11.36米提升至11.8米;条件优良的江阴港、镇江港更提升至12.3米和12.0米。
以镇江港为例,开普型船舶允许吃水增加0.64米,单航次即可多装载货物约8000吨。据测算,此举每年为当地企业节省物流成本近5500万元,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显著提升了港口综合竞争力和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
自深水航道开工建设以来,长江镇江辖区开普船年靠泊量已从最初的174艘跃升至如今的700余艘,累计靠泊量突破5600艘。
为保障航道畅通与航行安全,航道部门在该区段累计完成养护疏浚4740万方,养护观测超3万平方公里,并初步建立了大型开普船进江联合评估和服务机制,为船舶安全航行提供坚实的保障。(史迪文、范政)
图为“圣思”轮行驶在长江镇江段江阴水道
【纠错】 【责任编辑:赵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