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高管信息·湖北》第27期看点简报-新华网
新华湖北 > 正文
2025 07/14 15:58:1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高管信息·湖北》第27期看点简报

字体: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高管信息·湖北》第27期看点简报

  (本周已刊印)

  (1)【本期视点】推出新华社湖北分社报道《楚风汉韵,“融”铸风流》,文章深刻阐述了湖北文化的核心特质——“融”,以地理观历史,以历史证文化,深刻揭示了“融”作为湖北文化根柢的深层逻辑。文章通过“曾楚文化”的概念指出,湖北文化是多元融合的产物,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孕育了南北交融、东西汇通的文化特质。其精髓在于“和而不同”的包容性,这种“融”的特质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包容性高度契合。

  (2)本期【新华评论】推出《党员干部带头消费,但不止于带动消费》,文章聚焦随州近期强调的要通过增强消费能力、提振信心和优化供给来促进消费的政策,指出党员干部在推动政策落实中扮演关键角色,特别是在当前整治违规吃喝的背景下,党员干部自费消费既能划清纪律红线,又能消除公众疑虑,起到示范和“破壁”效应。

  本期【工作研讨】推出《襄阳:打造百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 探索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介绍襄阳市人大常委会依托乡村振兴联系点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取得的积极成效。

  (3)本期【荆楚观察】关注鄂西恩施文旅。推出的《恩施土家女儿城:旅拍“拍出”亿元产业链》《鹤峰将风景和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机遇 让村民吃上“旅游饭”》,阐述了恩施打造“青龙峡”等旅游线路的发展之路,展现了湖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这一实践体现了文旅融合的创新路径:女儿城将民族服饰文化转化为沉浸式体验产品,打造出年产值超亿元的完整产业链,屏山峡谷让绝壁天险变身“悬浮船”打卡地,都成功实现了“资源变资产”的转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文旅发展样本。

  (4)本期【科创发展】推出《青年创业如何跨越科创“死亡之谷”》,通过走访10余家青年科技初创企业、科技创业孵化机构、高校实验室等,开展蹲点调研,总结青年科创企业面临的投产踩坑、投资难寻、人才难觅等挑战,找寻跨越“死亡之谷”的路径。推出《无缝对接!发表即转化——一项农学成果的“双重时间”》则呈现了“边研究、边开发、边应用”的产学研新模式,实现顶级期刊发表与成果转化“无缝对接”。两篇文章都探讨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堵点、断点及难点,凸显了科技创新需要打通“实验室-中试-市场”全链条,既要有科研人员的长期坚守,也需政策、资本、产业等多方协同,形成“科研用心做慢工、转化高效接市场”的良性机制。

  (5)本期【专题调研】推出《十堰:低空经济为车城转型添新翼》,介绍十堰通过推动低空经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将山区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出“低空+”多元应用场景的发展经验。

  围绕困扰中小微商家的职业索赔乱象,推出《私了?闭店?恶意索赔纠缠中小商家》。文章指出,职业索赔形成规模化、团队化的恶意索赔产业链,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消耗大量行政资源,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需要完善法规、加强监管协同,为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创造更公平的发展空间。

  更多看点,欢迎大家阅读刊物;欢迎向分社编委会投稿。

【纠错】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