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归来”的壮阔、“珞樱缤纷”的浪漫、“一桥飞架”的雄姿、“楚河汉街”的繁华、“昙华林深”的文艺、“户部烟火”的温暖、“首义之门”的厚重、“红巷春雨”的追思、“红楼秋韵”的遐想、“东湖咏梅”的峥嵘……如今,跟着十景逛武汉市武昌区成为不少游客的出行指南,这不仅为当地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更通过文旅融合新模式为武昌加快建成“支点”中的“支点”提供重要保障。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武昌区接待游客2834万人次,游客出游总花费达29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诗意十景,多彩武昌。作为首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有着千年古城美誉的武昌,十大景观既是历史的缩影,更是现代的窗口。登临黄鹤楼远眺,两江交汇的壮阔气象诉说着“大江大湖大武汉”的雄浑气魄;东湖绿道蜿蜒,铺展“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画卷;首义红楼巍然,铭刻着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昙华林巷陌悠长,流淌着中西合璧的艺术气息;户部巷烟火可亲,升腾着鲜活浓郁的市井风情……这“十景”如璀璨明珠,串联起荆楚文脉、自然禀赋与现代活力,生动展现着武昌区“历史为魂、商业为体、旅游为翼”的发展格局。文旅频频出圈,千年文脉与现代风华交相辉映,成为武昌塑造魅力城区形象的闪亮名片。
城市向新,文旅提质。作为文脉悠长、底蕴深厚的现代化城市,“武昌十景”回应了市民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回望,更以文旅融合为笔,勾勒出武昌加速打造“商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的崭新图景。从非遗市集到光影展览,从热干面香到文创雪糕,武昌的每个角落都在讲述着人间烟火与诗意交织的故事。可以说,“十景”不仅承载着城市蝶变的梦想,更寄托着百万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刻有时代印记、讲述城市发展故事的景观,呈现出当下武昌的新风貌、新气韵、新脉搏,有利于增进大众对武昌山水格局、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深入了解,也必将凝聚起城市集体记忆、塑造出城市新名片,进一步增强人们对首义之区的认同感、荣誉感。
大江潮涌,古城日新。毋庸置疑,“武昌十景”既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激发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也为武昌绘就世界级滨水画卷注入澎湃动力。当下,武昌正着力放大“十景”的IP价值,深度开发主题文创,丰富“武昌礼物”内涵;注入科技元素,打造智慧导览体系,提升游览便捷度;完善周边配套设置,拓展休闲消费新场景。同时,武昌推动“以景兴区”,强化文旅与区内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优势产业联动,吸引高端人才汇聚,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可以预见,通过十景的串联赋能,武昌将加速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产业链,推动文旅产业向高品质、高附加值跃升,谱写景城共荣新篇章。
站在长江之滨,武昌正以文化为底色,以创新为引擎,书写着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新篇章,绘就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壮美画卷,让千年古城持续焕发时代荣光。(孙慈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