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高管信息·湖北》第31期看点简报



(1)【本期视点】推出报道《破解创新生态三重梗阻》,文章综合分析当前我国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梳理面临三大结构性矛盾:高层次人才远离企业导致创新主体缺位,科研成果脱离产业需求造成转化率低迷,以及科研评审机制失衡削弱源头创新活力。并通过采访多位业内专家,提出了重构人才评价体系、打通校企培养通道、强化产业需求导向,并建立兼顾专业性与公平性的评审机制等建议,从而破除教育、人才与产业间的制度壁垒,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市场为导向的创新生态循环。
(2)本期【荆楚观察】推出《豫鄂争先!这一领域持续升温》《“小而美”对接“高大上”:深山土菜“代言”庭院经济》两篇报道,前者通过对比湖北与河南两大中部经济强省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指出两省均通过创新消费场景、强化政策支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后者则关注恩施来凤县,当地政府带领农民利用房前屋后分散土地进行原生态种植(禁用农药除草剂),发展猪菜共生系统,通过现代化运营模式激活“庭院经济”,让深山生态农产品对接上海高端市场。文章也为受访企业和当地干部发声,希望获得更多金融支持缓解融资难,同时引入专业人才,将规模小、产量少的劣势转化为产品品质高、口感好的发展优势。
(3)本期【科创发展】推出《创新积分量化创新能力 引金融活水育科技新苗》和《从“追着企业跑”到“企业求转化”——在重庆明月湖实验室看科技成果转化之变》两篇报道,共同讲述了制度创新驱动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故事。前者以湖北、四川为例,介绍我国推广的“创新积分制”,为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积分制为以量化指标(3大类18项)评估企业创新能力,引导金融资源精准灌溉“硬科技”企业,推动“以创新配资源”的金融生态形成。后者聚焦重庆明月湖实验室,实验室弱化论文考核,以“企业需求驱动科研”重构成果转化路径,建立“研发团队与产品收益终身绑定”机制,打通科研与产业闭环,共同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
(4)本期【新华调查】推出《起底科研基金“标书工厂”产业链》和《多地监管出手整治银行“内卷式”恶性竞争》两篇报道,两文均聚焦制度漏洞引发的行业失序——前者暴露科研评价体系异化催生的学术腐败链,文章指出,治理难点在于申请书非公开性被利用,需通过全国学术黑名单制度强化惩戒,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清除代写广告,同时加强科研诚信教育根治学术价值观扭曲。后者揭示金融考核机制偏差导致的恶性竞争,建议银行业杜绝“规模情结”,依法合规经营,根据自身需要端正发展理念,实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呼吁通过刚性约束(黑名单/负面清单)与生态重构(诚信教育/服务创新)根治乱象。
——更多看点,欢迎大家阅读刊物;欢迎向分社编委会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