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8月12日电(连迅、罗汉卿、吴亮)夏季暴雨多发,如何避免渍水扰民?湖北咸宁加快构建立体排水防涝体系,助力安全可靠“韧性城市”建设。
咸宁是湖北“降水大户”,2024年湖北年平均降水量为1129毫米,咸宁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今年入夏以来,咸宁迎来多次强降雨。其中5月22日至23日,咸宁遭遇暴雨袭击,最大小时降雨量超80毫米、局地达到150毫米以上。
咸宁市十六潭片区雨污管网建设及更新改造工程(南站路雨水泵站)现场。新华网发(咸宁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供图)
近年来,极端强降雨频发,咸宁市城区部分区域内涝严重,暴露出排水设施短板。去年7月,咸宁遭受强降雨袭击,位于咸宁市咸安区的金桂社区始峰悦府小区路段最深积水达1.74米。不过今年,这种现象有所改观。“以前暴雨一来,小区就‘看海’。今年经过排涝设施建设,防汛措施提前就位,小区没有出现明显积水,居民心里踏实多了。”金桂社区始峰悦府小区物业经理高志说。
始峰悦府小区处于咸宁市区浮山片区最低处,地形恰似“碗底”。片区雨水均经浮山河河道汇入淦水,河道恰与该小区的暗涵(地下河)相通。由于暗涵过流能力较小,最高流速仅40立方米/秒,与周边地区70立方米/秒的流速相比差距显著。每逢暴雨来袭,始峰悦府小区极易形成渍水。
为化解渍水困境,咸宁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等部门在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下,谋划全市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实施方案,开展系统化治理。
咸宁市浮山片区排水防涝治理工程(合加调蓄池)现场。新华网发(咸宁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供图)
今年4月,浮山片区排水防涝治理工程正式开建。项目新建2个总库容达13.6万立方米的生态调蓄池,同时提标改造雨水管网,达到20年一遇城市内涝防御标准。此外,项目还针对内涝点、管网病害等问题精准发力,通过完善雨水收集系统、改造雨水节点、修复管网缺陷,同时配备移动式排涝泵车、便携式小型排涝泵及挡水板等设施,全方位构建立体化排水防涝体系。
“项目自开建以来,各节点稳步推进。”咸宁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浮山片区排水防涝治理工程项目负责人万子辉介绍,尽管目前工程尚未全部完工,但已具备基本调蓄功能,今夏浮山片区内涝情况大为改善。“项目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全部完工,届时浮山片区将构建起‘蓄、排、防、智’一体化现代化排水防涝体系,让城市排水更高效、居民生活更安心。”
时下,咸宁市杨下片区、咸安区老宝塔河片区等多个排水防涝相关项目正在同步加紧推进。
咸宁市咸宁大道东片区箱涵清淤现场。新华网发(咸宁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供图)
在咸安区马桥镇樊塘村,杨下片区2号调蓄池刚刚建设完工。咸宁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项目负责人徐柠介绍,去年以来,咸宁市对杨下河进行全方位综合治理。其中新建3个调蓄池,在暴雨来临时吸纳大量雨水;拓宽排涝渠道,让雨水能够更顺畅地排出;配套排涝设备,为排水防涝工作提供坚实硬件保障。“这些调蓄池均靠近农田。平时,它们还可以作为灌溉水库,为下游数百亩田地供水,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