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高管信息·湖北》第32期看点简报
(1)【本期视点】推出报道《探秘神农架:从野人传说到绿色奇迹》,文章通过“野人传说”的文化符号,揭示其唤起生态保护意识的核心价值;追溯从伐木经济到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的转型历程,展现国家公园体制下“空中有飞机、山上有哨所”的现代化生态防护体系;并以茶旅融合、生态移民、冰雪经济等实践案例,说明当地如何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最终形成生物多样性稳定向好(森林覆盖率91.1%)、文旅收入持续增长(2024年达19.9亿元)的良性循环,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架文化”内涵。
(2)本期【科创发展】推出报道《人才称号仍深度捆绑项目资源和个人利益 科研领域以“帽”取人何时休》,文章指出,尽管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治理科研领域“帽子”乱象,但现实中各类人才称号仍与项目资源、职称晋升和个人利益深度捆绑,导致科研生态严重扭曲。虽然国家基金委将“杰青”“优青”更名为项目类别试图弱化标签,但评选标准未变,降温效果有限。文章认为,改革亟需推动人才称号回归荣誉本质:需建立分类评价体系(按基础/应用研究差异化考核)、切断“帽子”与资源强挂钩、扭转社会盲目追捧风气,并尊重不同领域人才成长规律,真正落实“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3)本期【荆楚观察】推出《湖北:科技创新点燃工业经济“主引擎”》和《赛事聚“流量”——一座老工业城市奏响文体旅活力新乐章》两篇报道,前文重点关注湖北以科技创新驱动工业升级的发展之路,通过实施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线并进”战略,传统产业转型加速,新兴产业突破显著,未来将推动人形机器人等加速形成产业规模,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发展高地;后文以第2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为切入,介绍了黄石以赛事经济激活老工业城市新活力的发展经验。黄石将群众体育基础(如社区公益球场)与高水平赛事互促,塑造“体育名城”品牌,彰显文体旅协同发展的综合效益。
(4)本期【新华调查】推出《“破壁出圈”的奥秘——从通城营商环境看中部县域发展潜力》和《十堰:提升“守井”能力,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两篇报道,两地的发展逻辑均为通过制度创新破解先天发展不足:通城作为资源禀赋薄弱的山区县,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破壁出圈”——以“回归工程”吸引乡贤企业返乡,创新推行“1050”高效审批标准和“三书同达”柔性执法靠制度创新补区位短板,聚焦电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三大产业打造专业园区,印证“软实力”对县域经济的硬支撑;十堰筑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守井人”体系,通过立法严控水质,发展绿色“水经济”,用生态价值转化破解保护与发展矛盾,实现“一泓清水北送”(累计输水720亿立方米)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更多看点,欢迎大家阅读刊物;欢迎向分社编委会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