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为生物:小番茄 大产业-新华网
新华湖北 > 正文
2025 08/26 17:10:41
来源:新华网

楚为生物:小番茄 大产业

字体:

  新华网武汉8月26日电(汤冬旸、肖涵、王璐)近年来,在蔬果市场上,由武汉楚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吉诺比利番茄,凭借“小时候的味道”抓住了消费者的心。

  这个2024年成功入选武汉“江城百臻”产品的番茄品种,今年7月,在“2025长阳山蔬·吉诺比利西红柿采购商大会”上,现场签约1.01亿元;8月在“2025长阳山蔬品牌推介暨产销对接会(上海站)”上,又作为明星单品签约占比超50%。

  图为2025长阳山蔬品牌推介暨产销对接会(上海站)现场。新华网发(受访方供图)

  破局之道:找回“小时候的味道”

  走进武汉楚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满眼是番茄幼苗,好像童话中刚刚发芽的魔豆。这些番茄幼苗正是他们研发的精品——吉诺比利。

  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郑伟,从事蔬菜种业20多年,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大北农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入选光谷3551创业人才计划,2022年入选“武汉英才”现代农业领域专项。

  图为郑伟在实验室查看幼苗。新华网 汤冬旸摄

  “情定番茄,并非一时兴起。10多年前就有消费者吐槽,‘现在的番茄好看不好吃,又硬又没汁’。为破解难题,我们决定研发番茄新品,让它具有‘小时候的味道’。”郑伟说。

  “我们最先在山东寿光试种吉诺比利,为节省经费,产品总监向森林与同事们共同给农户的孩子当免费家教,以换取农户免费试种。”郑伟回忆道。

  如今吉诺比利以产量高,耐储运,香糯多汁,赢得市场青睐。一年四季都有茬口种植。“在湖北长阳,8-10月收获;山东、河北是10-1月;四川是2-4月,武汉是5-6月,温室种植是2-5月。”楚为生物人事部经理江燕青说,吉诺比利种植面积每年可达到10万亩左右,亩产量在15000~20000斤,单价比普通番茄每斤高0.2~0.3元,亩增收效益在3000~6000元。

  据介绍,近期明康汇、小象、盒马、叮咚买菜、京东买菜、钱大妈、胖东来都将陆续上架长阳山蔬吉诺比利。

  链式发展:向全国输出农科技术服务

  走进武汉市种业小镇的楚为科技园大棚,泥土芬芳中满是科技感。棚内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光水肥,番茄、甘蓝、辣椒等幼苗在智能环境里静静成长。

  楚为生物也是武汉乡村人才培育孵化基地之一。近三年,在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帮助下,郑伟领军的企业技术团队,培育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其中2位获评“武汉英才”,3名取得武汉乡村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

  据楚为科研示范基地的技术经理胡海介绍,楚为生物每年在各产区进行100-150场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参加人数逾万人。据了解,楚为科研示范基地曾获得“国家级生态农场”“湖北省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湖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荣誉称号。

  楚为生物紧抓两件事,一是建立“专家工作站+企业实验室+示范基地”的三级研发体系,让实验室与田间地头紧密衔接;二是建立市场需求反向立项机制,根据市场导向、消费者需求,适时调整研发方向。

  楚为生物从最先开始的种子企业,延伸到番茄等蔬果产品,再进一步延伸到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公益链,四链融合,效益倍增。

  图为吉诺比利种植大棚。新华网发 (受访方供图)

  创新驱动:自主研发国产蔬菜

  为何取“吉诺比利”这个颇具“洋味”的名字?“吉,吉祥如意,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诺,一诺千金,是对消费者的承诺;比,货比三家,是面对市场竞争的自信;利,利国利民,是自主研发国产蔬菜的使命。”郑伟如是说。

  为避免陷入同质化内卷,楚为生物全力聚焦创新驱动。楚为生物在茄果类和十字花科类的育种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已有95个品种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品种登记证书,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2项,申请国家专利44项、注册国家商标29项。

  “希望消费者能接受我们更多的新品,比如肩部有黄点的吉诺比利‘阳光之吻’。”郑伟说,这种经强光照射而形成的黄肩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红肩果实含量高21.3%,抗坏血酸含量、总体糖酸含量均高于红肩果实,有望打造成口感番茄高端产品。

  图为吉诺比利番茄。新华网 汤冬旸摄

  公司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呵护。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及时出台对种植吉诺比利番茄单个生产主体的奖励措施,长阳县政府特别挂牌“吉诺比利小镇”,为吉诺比利品牌发展送来一场场及时雨。

  技术迭代更新迅猛和极端天气频发,对蔬菜品种抗病性、适应性提出更高要求。“希望下一步能攻克这些难题,把楚为生物打造成汉产黑马,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种业集团。”郑伟说。(参与采写:李梓欣)

【纠错】 【责任编辑:赵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