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驻鄂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引擎 扬多元发展之帆-新华网
新华湖北 > 正文
2025 08/29 08:40:37
来源:新华网

中国石化驻鄂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引擎 扬多元发展之帆

字体:

  新华网武汉8月29日电(陈周璇、吴文华)“十四五”以来,中国石化集团在湖北区域多家企业立足区域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联手攻克多项行业难题,打造多个“超级工程”,在复杂油气藏开发、国产化智造、供气安全和化工产品产业链建设等领域交出亮眼答卷,为我国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以“新”破局 夯实能源“粮仓”

  近日,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接连传来好消息:复兴油田首期探明石油储量2010.06万吨、天然气储量123.52亿立方米,四川盆地由此诞生首个页岩层系油田。同时,红星页岩气田1650.25亿立方米页岩气探明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审定,我国首个二叠系大型页岩气田正式诞生。

  2025年是江汉油田发现60周年。60年来,江汉石油人从江汉平原出发,从沼泽寻油到牢牢端住“能源饭碗”。数据显示,江汉油田目前累计发现油田29个、气田4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9133万吨、天然气地质储量9134.42亿立方米。“十四五”期间,江汉油田原油产量预计达到580万吨,天然气产量365亿立方米。

  图为我国首个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重庆涪陵页岩气田。新华网发

  抢抓天然气发展黄金期,2012年,江汉石油人挺进重庆涪陵,我国首个商业开发大型页岩气田应运而生。近4年来,涪陵页岩气田连续稳产70亿立方米以上。

  作为该气田主要建设单位,江汉石油工程公司以点带面展开技术“攻关”,我国页岩气水平段由3000米向5000米成功迈进。

  以高水平工程技术为“底气”,向地球深部进军。在塔里木盆地,2023年11月,中国石化“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点火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据介绍,这口井是在生态保护区外部署的井位,开采3400米以外胡杨林下的超深层油气资源,完钻井深达9432米。

  立足“超级工程”建设,中国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核心装备国产化自主研发领域持续发力,让一批核心产品从构想变为现实,助力油气勘探工程技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今年2月,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胜利完钻。“万米地层之下,钻井工具需要承受的高温超过200℃、高压达145MPa。石化机械的‘江钻’钻头助力我们敲开了万米深地的地宫之门。”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石化机械多次参与陆上油气勘探开发原创技术策源地、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项目,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025专项”等重大项目攻关,成为新型油气勘探开发、深地深海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装备攻关主力军。

  “链”动发展 引领行业浪潮

  乙烯被称作“工业的基石”,中韩石化作为华中最大乙烯生产基地,其80万吨/年乙烯项目是我国首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乙烯装置,2013年投产后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中韩石化发展技术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升级改造,如今,中韩石化乙烯装置产能已扩至110万吨/年,可生产聚乙烯、聚丙烯等20余种基础化工原料——其中高结晶聚丙烯系列成为高端汽车内饰件标杆材料,高性能防水卷材专用料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图为荆门石化60万吨/年环烷基特种油高压加氢项目加氢处理反应器,今年7月完成吊装。新华网发

  “荆门石化是中国石化第一家做特种油的企业,在特种油领域生产具有优势。产品涵盖衣食住行、食品、化妆等各个方面。”荆门石化特油专家林运祥介绍说。

  目前,荆门石化成功开发特种油品60多种,涵盖白油、橡胶增塑剂、导热油、变压器油、涤纶低弹丝油剂、再生剂等7大系列,部分高端产品成功替代进口产品,并出口到海外市场。

  技术突破、智造升级、供应链优化相辅相成,立足华中区域,中国石化驻鄂企业正在形成从研发生产到市场销售、技术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发展。

  中国石化销售华中分公司经营管理部经理鲁荆锴介绍,近年来,为破解季节性供应波动与资源分布不均难题,公司构建“4+2+N”成品油仓储一体化格局,打造长江中上游地区成品油资源供应5天辐射圈。

  在物流体系优化上,该公司在水路、铁路、公路等运输环节深入推进多式联运。“以往从山东方向运往华中区域的成品油资源需运输20余天,借助现有仓储体系和多式联运模式,只需要5天。”鲁荆锴说。

  同时,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华中分公司积极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抢抓海内外市场,服务成效显著。在营销关键环节,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华中分公司充分发挥市场“雷达”和桥梁纽带作用。“双轮驱动”,中国石化驻鄂企业各类化工产品分销网络进一步优化,服务超千家下游企业,产业链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稳定供需调配 用“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图为中国石化湖北石油武汉秦园路的综合能源服务站。新华网发

  “湖北交通路网延伸到哪里,中国石化加油站就保障到哪里。” 中国石化湖北石油分公司党委书记于海平介绍说,从自主建设湖北第一座加油站,到现在1900余座中国石化加油站遍布荆楚,中国石化湖北石油分公司每年可为市场提供700多万吨成品油供应。

  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湖北石油加快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今年6月实现“电站破千、电枪破万、电量破亿”的目标,同时大力开展LNG加气业务。

  2023年,随着载满合成树脂产品的氢能源重型卡车先后驶离中韩石化装车现场,中国石化首次在华中区域正式启用氢能运输服务。“为积极推动湖北加速布局氢能产业,‘十四五’期间,湖北8座在营加氢站销量达200余吨。”于海平介绍说。

  作为中国石化在长江流域天然气市场的重要枢纽,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川气东送天然气销售中心承担着天然气的销售、调配和供应任务。

  近年来,川气东送天然气销售中心动态调整优化管输路径、协同上下游产业布局,保障区域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为满足长江经济带用能需求奠定坚实基础。面对下游用户需求快速增长、长江沿线季节性峰谷差较大等挑战,天然气分公司不断加强和优化完善储气调峰设施建设,稳定保障供需平衡,确保民生用气无虞。

  回望过去,中国石化驻鄂企业聚焦国之所需,构建起能源发展多元格局。“以产业为基,‘链’动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向新而生、向绿而行,奋进正当时。”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纠错】 【责任编辑:李晓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