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8月30日电(李晓笛、赵梦琪、吴文华)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湖北省气象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日前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8月25日至29日,湖北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5-39℃,局地达40℃以上,高温健康风险极高。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章晓红,请她来做中暑风险防范相关介绍。
新华网:普通头晕与先兆中暑有什么区别?
章晓红:区别就是从病因到表现都是不同的。简单地说,就是环境问题引起人体体温调节出问题,表现出头晕,这个就叫中暑。
平常因为血压、因为耳蜗的感觉这些引起的头晕,跟外界温度就没有关系。
一个人如果在高温环境当中呆了一段时间,散热能力丧失了,导致脑细胞开始出现混乱,会表现出颜面潮红,胡说八道,大汗淋漓等症状。这样的情况,叫先兆中暑。
新华网:普通人如何自测?
章晓红:遇到体弱的人,让他躺下,如果头晕好多了,那这个绝对不是先兆中暑。先兆中暑时,人的散热机制已经出问题了,它不会在短时间内自己降温。
所以可以观察,如果到了舒适的环境,5分钟都没有得到改善,就有可能是先兆中暑。
新华网:立刻喝冰镇饮料来应对中暑,这个做法科学吗?
章晓红:可能有先兆中暑风险时,要想降温,用冰镇饮料来降温是降不了的,它只能让口腔的温度降下来,对人体核心的温度没有功效,起不到散热的作用。
新华网:酷暑高温如何预防中暑?
章晓红:高危人群,就是在酷暑烈日下还得去工作的各种工种,一定要爱护自己,工作20分钟,一定要回来避避暑,喝点水,隔一段时间再出去工作。大家在路上出行也好,旅游也好,上学运动也好,都得根据天气预报指数做好防护。
问医问药问健康,留言请发送邮箱xhhbhealth@163.com
【纠错】 【责任编辑:李晓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