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驻鄂企业发布高质量发展成果 年营业额突破4300亿元-新华网
新华湖北 > 正文
2025 09/05 20:49:13
来源:新华网

中国石化驻鄂企业发布高质量发展成果 年营业额突破4300亿元

字体:

  新华网武汉9月5日电(连迅、陈周璇)近日,中国石化集团在湖北区域的9家企业在湖北武汉举办高质量发展成果发布会,集中展示“十四五”以来在能源安全、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等领域的实践成果。“十四五”以来,中国石化驻鄂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近22%;累计为湖北供应成品油1.6亿吨、天然气440亿立方米,年营业额突破4300亿元。

  端牢能源饭碗 夯实产业根基

  近年来,中国石化驻鄂企业联手强化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牢牢端住“能源饭碗”。

  最新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驻鄂企业累计新增探明石油储量3628万吨,原油产量达580万吨,天然气累计产量365亿立方米,炼油能力提升至1500万吨。目前,1900余座中国石化加油站遍布荆楚,中国石化驻鄂企业每年可为市场提供700多万吨成品油供应。

  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湖北石油加快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今年6月实现“电站破千、电枪破万、电量破亿”的目标,同时大力开展LNG加气业务。

  目前,中国石化驻鄂企业建成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和湖北省氢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依托8座加氢站,引领湖北氢能供应市场,为千亿级氢能产业规划奠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图为荆门石化60万吨/年环烷基特种油高压加氢项目加氢处理反应器,今年7月完成吊装。新华网发

  同时,相关企业推动传统产能向高端化跃升,通过炼油结构调整、110万吨乙烯脱瓶颈改造等项目落地。今年7月,荆门石化60万吨/年环烷基特种油高压加氢项目加氢处理反应器完成吊装。荆门石化特油专家林运祥介绍,项目投产后将生产环烷基橡胶增塑剂、变压器油、轻质白油等高附加值产品。

  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引擎

  “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驻鄂企业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0多项,申请国家专利13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有430多件,“产业链”向“价值链”逐年攀升。

  图为中国石化驻鄂企业服务“深地塔科1井”等重点工程自主研发的钻头钻具。新华网发

  立足“超级工程”建设,中国石化驻鄂企业在核心装备国产化自主研发领域持续发力,压裂固井装备、钻头、桥塞等核心产品从构想变为现实。目前,中国石化驻鄂企业自主研制的175兆帕超高压压裂装备,突破页岩气开采深度极限,全球单机功率最大的8000马力电动压裂装备,能级持续保持领先。

  “曾经20万元一支的进口桥塞,如今被价格万元上下的国产高性能桥塞替代,部分高端设备还成功返销国际市场。装备工具的自主化与国产化,让我们把页岩气商业开发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灵永说。

  据统计,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产业升级,中国石化驻鄂企业已投入近50亿元研发资金,实施300余项技术攻关,形成10项标志性成果,助力石化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清净守护长江” 迈向新征程

  2024年,中国石化驻鄂企业率先启动“清净守护长江”社会责任行动。该行动已入选中国石化集团“十大社会责任示范项目”及生态环境部工商业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

  今年4月,中国石化驻鄂企业开启“清净守护长江”社会责任行动,进一步升级“五大行动”体系。该体系旨在以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资源利用降耗行动、绿色转型提速行动、生物多样守护行动、区域协同共治行动为载体,进一步强化水体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打造“无废企业”标杆,并多次开展珍稀物种保护及公众科普教育。

  目前,中国石化湖北石油分公司已关闭17座沿江油品收卸码头,搬迁、拆除12座水上加油站,累计投入40亿元完成环保升级,以实际行动助力打造“最美长江岸线”。

  图为中国石化湖北石油分公司认养的F08号长江江豚“易呦呦”。新华网发

  活动中,中国石化湖北石油分公司为认养的长江江豚F08号举行了命名仪式,在全国各地参与者提供的4000余个极具创意的名字中。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易呦呦”成为长江江豚F08号的名字。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石化驻鄂企业近年来以“能源至净”“生活至美”为导向,守护绿水青山,温暖万家灯火。下一步,中国石化驻鄂企业将持续践行社会责任,加快打造具有强大战略支撑力、强大民生保障力、强大精神感召力的中国石化力量。

【纠错】 【责任编辑:吴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