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9月13日电(赵梦琪、李晓笛、吴文华)近年来“护肤成瘾”现象日益普遍,过度清洁、猛药护肤、盲目堆叠护肤导致烂脸案例激增。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主任医师梁虹教授,揭秘护肤品滥用背后的皮肤危机。
新华网:滥用护肤品为什么会成为过敏的元凶?
梁虹:滥用护肤品的核心问题在于过度叠加护肤产品,产品功效超出了皮肤的承受力。比如有些人会同时涂3到4种功效性产品。什么是功效性产品呢?比方说它有美白的功效,有抗老的功效,还有祛痘的功效。这些成分叠加能会产生一些刺激反应。还有的人会频繁更换护肤品,导致皮肤来不及适应。
另外,很多人忽略了健康的皮肤本身是有屏障功能。过度清洁,频繁去涂抹,疯狂用喷雾补水,相反会打破皮肤平衡状态,皮肤可能会变得更加敏感。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在护肤这个环节,Less is more,护肤不是叠加的越多越好,而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新华网:网红护肤法存在哪些风险,不同肤质的风险阈值应该怎样去判断?
梁虹:网红护肤法,首先讲一讲刷酸,网红护肤法的效果差异,主要和肤质以及操作方式有关。你的皮肤是干性的、混合性的还是油性的?皮肤有没有存在一些问题?不同的皮肤状态,酸的选择、刷酸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临床上常见的,有果酸和水杨酸。那么油性肤质,角质层比较厚,适当使用一些能够疏通毛孔。但是,对于干性皮肤和敏感性的皮肤来讲,可能就不太适合,因为皮肤角质层比较薄,而高浓度的酸,会直接刺激到真皮层,导致皮肤泛红、脱屑。建议在刷酸之前,找专业的医生看一下,做一个皮肤测试来判断皮肤肤质,皮肤是否会有敏感。
判断风险阈值可以记住以下两个原则,是不是油性皮肤以及皮肤的耐受度。油性皮肤角质层比较厚,如果能耐受,可以尝试从低浓度的酸,比方酸含量低于5%,每周1到2次开始,观察3天。如果感觉没有什么刺激,再增加频率。那么对于干性和敏感性皮肤,我们要避开高浓度的有效成分。如果刷酸后出现轻微发热,要立即停用。
新华网:护肤品中哪些成分,容易诱发皮肤屏障受损?
梁虹:自己在家使用护肤品,一定要注意高浓度的酸,比方说产品果酸含量大于10%,水杨酸大于2%的时候,长期使用会慢慢削弱角质层厚度。还有酒精类成分的产品,短期使用可以控油,但是如果长期滥用,会导致皮肤缺水,甚至出现敏感。
有些产品含有防腐剂、添加剂、香料等。如果频繁使用,也可能会导致皮肤出现一些慢性刺激,或慢性炎症,导致隐形的累积伤害。有些爽肤水,为了达到清洁作用,里面含有酒精成分。如果是干性皮肤或者敏感性皮肤,就会导致皮肤变敏感,甚至出现皮肤疾病。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挑选护肤品。
另一方面,洗脸的方式也很重要。如果长期使用过热的水温洗脸,皮肤角质层也有可能会慢慢变薄,出现一些刺痛、敏感的问题。洗脸时尽量避免使用洗脸刷、洗脸神器等,另外,也不要过度卸妆。还有一个是注意防晒,夏天很多人会注意防晒。但是春秋季其实也需要防晒,我们更强调要硬防晒,就是打伞、戴口罩。防晒霜需要4个小时左右要补涂一次,大部分人都是做不到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硬防晒。
新华网:皮肤出现哪些信号是提醒我们该急救了?
梁虹:比如皮肤突然出现一些泛红、小疹子,然后灼热,阵发性的潮红等,而且不容易消退,甚至会有一些脱皮、脱屑,伴有刺痛,这都是早期出现问题的信号。
人体有自动分泌皮脂和汗液的功能,皮脂腺负责分泌皮脂(油脂),以滋润和保护皮肤;汗腺负责分泌汗液,以调节体温和排泄;两者共同形成皮脂膜,维持皮肤健康。洗完脸以后,如果10分钟以内,皮肤还觉得很干、紧绷的话,这个时候可能也是出现问题的一个信号。出现这种情况以后,我们要立即停用目前使用的产品,特别是一些不明来源的产品,没有国家正规批文的产品。选择护肤品时,一定要选择安全的,有国家认证的,而且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过的产品。
问医问药问健康,留言请发送邮箱xhhbhealt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