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9月15日电(张潘)今年以来,湖北以全域推进友好场景建设为抓手,深化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工作,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尊重与温暖,推动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新力量”。
图为湖北宜昌西陵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的“月老办事处”。新华网 张潘 摄
注重小切口破题 推动友好场景建设
“以前送小区外卖,要等业主来开单元门,遇上高峰期,一趟可能耽误十多分钟。现在有了‘友好徽章’,刷一下就能进,效率提高不少。”在宜昌市伍家岗区香山福久源小区,外卖骑手贺国清边展示胸前的蓝色徽章边说。
这枚小小徽章,正是宜昌市破解新就业群体“进门难”的精准实践。目前,宜昌已在2000多个住宅小区推广“友好徽章”制度:骑手签订安全通行承诺书后,可凭徽章无障碍进入小区配送,小区物业还同步提供引路指引、临时充电、应急饮水等配套服务。
今年来,湖北坚持从细微处着眼、以小切口破题,聚焦新就业群体所需所盼,把一件件“关键小事”办成一桩桩“暖心实事”,为新就业群体打造“温馨港湾”。
湖北省委社会工作部建立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专题协商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定期会商,各市州普遍出台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政策指引,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平台企业网点站点“四方联动”机制,解决新就业群体遇到的实际问题。
打出“暖新”组合拳 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在湖北,为新就业群体排忧解难的事例还有很多。武汉市汉阳区积极打造“全域友好”城区,依托“阳小驿”户外工作者服务驿站,为户外工作者提供子女就近入学、租房住房信息、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相亲交友等七大类免费服务。
图为湖北黄石组织开展“外卖骑手骑士节”活动。新华网发
湖北黄石推出“湖北移动骑士卡”“铁塔换电优惠券”“爱心续航能量包”等暖“新”实招,通过“降成本”“优服务”,提升外卖小哥幸福指数。
截至目前,湖北已累计打造新就业群体服务阵地1.2万个,涵盖“骑手驿站”“司机之家”“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等多种类型,推动各地探索建设“小哥公寓”“共享食堂”“友好医院”等特色服务驿站并运用市场化办法运营管理。同时,开展新就业群体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切实筑牢新就业群体“健康防线”与“安全底线”。
搭建共建共治平台 把“治理变量”转化为“治理增量”
图为武汉市汉阳区组织新就业群体成立志愿服务队。新华网发
武汉市汉阳区以党建为纽带,新成立16家新兴领域党组织,出台外卖配送员参与治安防控奖励办法,5000余名新就业群体组建96支志愿服务队,参与治安巡逻。
十堰张湾区坚持“先服务、后引导”,通过“先锋骑士”志愿队引导新就业群体化身“流动探头”,今年累计上报隐患线索1120余件,还建立积分兑换机制,让500余名骑手享受就餐、修车等优惠服务。
湖北以全域友好场景建设为抓手,既用政策保障、暖心服务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尊重与温暖,又以平台搭建、激励机制引导他们发挥“走街串巷、联系广泛”的优势。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加强资源整合,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推进各类友好场景建设。持续加强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帮助解决好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高频事项,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湖北省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副书记何光说。